首頁網格圖像

思維與意識在本質上有區別嗎?

意識乃創造之母; 一切始於意識、立於意識;最終,亦歸於意識! 意識是愛,是所有問題的答案, 意識決定一切!     -花心思 自從筆者決心成為造物主謙卑信使的那一天起,就不斷地得到許多指導靈和導師們的眷顧。在他們的啟迪之下,筆者學到了從書本上無法得到的知識,尤其是形而上學方面。從花心思主題文章,到筆者的博客,您會發現這些都不是筆者能夠單憑想像力,就可以獨立完成的寫作。借此,筆者在此感謝指導靈們的賦予的靈感。 筆者通過自身不斷地思考並融進愛的意識後,一種新的意識形態逐漸形成。自此,筆者的思考方式,不但會從常人的角度去分析事物;也會自然而然地,以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觀察、感受、和思考問題。即同時使用了形而上與形而下的方式來看待同一的事物。 在筆者看來,意識與思維之間的異同,猶如天地之間的異同一樣巨大,即所謂的天壤之別。以三維的角度去看,它們只是上下之間的分別;但從宇宙的角度去看,地球則是無數存有生命的星球之一。地大有限;而天大則是無限。同理,思維乃人的思想動態。它代表著一個人的智力現狀;意識則是所有生命的感知、經曆、經驗儲存的狀態。它代表著一個生命體當下的進化程度。心智就非常微妙了,它是思維與精神意識之間的橋梁。 以下是筆者希望能夠與讀者們分享這些所有人都可以從冥想中得到的宇宙智慧: 什麼是思維? 思維乃處身在第三密度的人類特有的思想動態。它主要表現在,把感性的認知轉化成理性的思考過程。把已知的所有知識,包括科學原理、邏輯思維,以及人生的經驗……等等,用來分析事物,從而形成的個人的思維及思維形態。 什麼是意識、什麽是神識? 這裏的神識,乃相對 “思維” 與 “心智” 而言的 “精神意識”。是經過了精神探索之路,或人格修煉以後的意識狀態。瞭解更多……> 意識則是(包含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的覺知或心智當下的狀態。它包括所有的感知、經曆、經驗儲存在心智最深邃的部分並與神經交感系統共振所產生出來的覺知。它引導著靈性由生存本能的感知開始盤旋而上,尋求愛的覺知。意識決定(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生命當下進化的程度。意識是創造一切的形成力。 對於人類而言,意識乃與生俱來都的覺知或認知的能力。意識的產生是通過大腦與五官,即眼、耳、鼻、舌、身等去感知相對應的色、聲、香、味、觸等產生出意識。換言之,在第三密度出生的我們,因為罩紗效應,我們的意識受到自己身體五官的感知意識所支配。從形而上學觀念來看,身體意識屬於...

彌勒佛和彌賽亞在末劫中救贖世人?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洪應明 二零一八年初夏的一天,在一次駕車途中思考關於人類末劫時期彌勒佛與彌賽亞將會下凡救渡世人的傳說之時,不知不覺,進入了冥想的狀態之中……我的潛意識自問自答……一個念頭突然閃出:“正是。並無救世主會下凡救贖世人” 。仿佛已經知道我的問題,另一個念頭隨即出現:“彌勒佛與彌賽亞無異,都是謎語而已”。當我還在琢磨其意思之時,我聽到一個聲音說:“你的筆名是什麼?” 我的筆名?M.L. – Mi Love (米樂夫),這不正是就彌勒佛發音相似嗎?那麼,彌賽亞呢?難道是 Myself?哦!我如夢初醒….. 悟就是佛!正所謂此心此佛。“愛” 乃通往覺悟,這智慧通道之門的鑰匙。自我就是彌賽亞;只有自我首先從愛自己開始……覺悟後,自我就能成為自己救贖的救世主。第四密度乃我們地球正在過渡的樂土。將能夠畢業到此的靈性豈不都是未來佛?! 彌賽亞、彌勒佛與未來佛均為謎語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心/身/靈複合體,都是正在體驗人生的靈魂。這些意識飛快地閃過我的腦際……同時,腦海中泛起我的指導靈詭譎的笑容:”我並沒有告訴你,這是你自己的想法哦……”。我會意地回報一笑,也沒有忘記感謝他以這種方式 “泄露天機”。神靈是不可以違反 “自由意志法則”,身在凡間的我,卻沒有此煩惱。花心思主題文章;尤以筆名 “寫作” 的博客,一直是以這種方式...

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淺析

我們恐懼死亡,是因為我們不瞭解靈魂; 我們害怕孤獨,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自我; 當感到生命毫無意義之時,我們已經迷失了方向; 當渴望自由之時,我們的心已被囚禁在精神的牢籠裏…… – 米樂夫子 在幾天前的淩晨三點左右,我一夢醒來,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諸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詞組和與此相關的畫面。我下意識地知道,又是我的指導靈提醒我去思考和分享與此相關的話題。此時的我睡意全消, 於是我跳下床、迅速地煮好一壺咖啡後,我便開始一邊品嘗著香濃的咖啡味道,一邊從穀歌搜索中開始尋找相關話題的文章。果然不出所料,盡管網上有不少同類型的文章。其中一些相當有趣,但它們離我所認知的觀念相距甚遠。我開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如何能夠把神聖智慧與知識融進國內讀者習慣的 “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的話題裏,如何才能夠適當地表達和分享自己所領悟的東西?一如既往,隨著思緒的深入,這些超越我知識範圍的智慧緩緩呈現在我的腦海中,並隨著有節奏的鍵盤敲擊聲,正在呈現在讀者眼簾的文字緩緩地,一字一句地記錄到我的筆記本文檔中……夜雖深,意正濃。 “三觀” 具有中國特色 當人們談論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或 “三觀” 之時,您會馬上意識到,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因為,在西方社會裏,鮮有學術文章以 “三觀” 的形式去研究或討論。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哲學上有基本的共識;而宇宙觀則在哲學、科學和形而上學上的爭論從不休止。沒有清晰的宇宙觀作為基礎去談論世界觀,其結果不言而喻 -它很可能都是 “主觀” 的。這不難理解。因為,意識形態的形成,首先與每一個人出生地、時代、和家庭密切相關;然後,信仰、教育與社會背景亦會在意識形態的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個人的個性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改變其思考模式與意識形態。...

多維時空

宇宙的奧秘不是藏在維度裏,而是在密度中;密度包含了無限、創造、形變、質量、和進化……質量是其熵增或熵減態。引力來自質心,是意識在做功。質心,即意識 -是真正的上帝粒子。 – 米樂夫子 在宇宙的不同時空之間穿越,不單是科學家,相信也是我們全人類的夢想。曾任職美國空軍轟炸機領航員、和中國第一代空軍教練的父親,從小就教我如何識別北鬥星,和其它星座,並希望我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名科學家。盡管筆者對天文地理既沒興趣、亦無天分。但是,一顆種子已經悄然地埋在心底。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到其中一位姑媽(我父親排行第十一)家裏走親戚,偶然閱讀到大表哥從香港帶回來關於不明飛行物(UFO)的畫報,我第一次閱讀到關於地球以外的生命,以及碟狀的飛行器感到非常震撼。自此以後,筆者對於無窮無盡的宇宙充滿了幻想與敬畏之心…… 非常值得分享的是,當筆者開悟後短短的幾年內,就解決了自己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各種各樣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但不限於如:個人 、 家庭 、 財務、婚姻、人生方向、活著的目的……等等,驗證了開悟後所帶來的 “優惠”。因而,非常渴望與人分享自己的心得與體驗。但仔細思量之下卻發現,如果只是簡單地分享開悟方法、 談及 “生命實相”,尚且可以應付,一旦觸及到探究 “世間本質”,尤其是 “宇宙的奧秘” 之時,筆者當時的感覺就是,它們比登天還要難。 直至筆者在 “尋真” 渴望的推動下,對於瞭解宇宙之謎的興趣變得愈來愈濃烈。盡管,筆者一直認為人類科學對於宇宙的認識十分有限,自己不可能學習到這些知識。但是,由於強烈尋求真相的渴望驅動之下,自己心裏的障礙得以沖破。自此,筆者的行動就一發不可收拾……...

靈魂契約與業力法則

蛾撲火,火焦蛾,莫謂禍生無本; 果種花,花結果,須知福至有因。 -洪應明 細品洪應明先生在 “菜根譚” 裏的金句,筆者驚覺早在明代時期,已有思想家對 “因果” 擁有如此深刻的認識,心中頓生莫名的感慨與敬意。盡管 “靈魂契約” 與 “業力法則” 聞名已久,有一些 “因果” 的個案也耳熟能詳,但仍未見過有人把它們的廬山真貌完全地呈現出來。也許,這只是筆者孤陋寡聞罷了。但無論如何,筆者還是花了一點時間來完成這篇長文,既為人、亦為己。因為,寫作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和鞏固知識的過程。我必須承認,寫作耗時頗長。然而,透過通靈形式的寫作,心情暢快無比,是普通的勞作無法比擬的。筆者在 “我是誰” 的拙文中已有提及。瞭解更多……> “靈魂契約” 與 “業力法則” 之所以複雜,究其因由,乃...

靈魂的本質是什麼?

我離開上帝時的感覺, 就像雨滴離開了雲層… 我們都是靈魂, 正在經曆著人生的體驗… -埃裏克·梅杜斯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大部分人都相信靈魂的存在。然而,人們對靈魂的認識卻不夠深入。不少人至今還認為靈魂是人的一部分。您是否曾經思考過諸如以下的問題嗎:靈魂的定義、靈魂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才是真正的自我、自我的本質又是什麼、活著的目的……等等? 這些問題非常有趣。您會發現,有一些人把自我定義為精神,另一些人則把它定義為靈魂。關於靈魂的真相的爭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就像是柏拉圖 (Plato) 和亞裏士多德 (Aristotle) 這樣的哲學先師,他們的觀點都不是完全一致的,他們的觀點主要區別在 “身體” 和 “活著” 上。在柏拉圖看來,身體會腐蝕靈魂,導致我們從完美狀態跌落。亞裏士多德則認為身體的存在是為了讓靈魂實現自我。筆者認為他們的表述沒有一點問題。因為,前者是基於現實,後者則立足於本質。一個陳述現象;另一個道出真相。何錯有之?然而,這正是我們將要討論的重點 – 那就是我們因該以什麼角度或視覺來看待事物的現象及其本質 – 這才是關鍵所在! 筆者將在下面形而上/下的論述中詳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