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元學的主要目的:其一,是筆者想把自己在悟後持修中所悟所學與更多的人分享;其二,是爲了籌備 “ERIK ACADEMY (埃里克元學院 -中文暫定名)” 課程做準備工作;其三,希望元學有朝一日能夠成爲獨立於哲學以外的一門學科。元學的内容應該把形而上學與靈性研究融合在一起,并成爲學校裏的一門必修課。讓人們對於物質世界以外的多元宇宙有更深的認識

在分享筆者爲什麽開講元學之前, 讓我們首先瞭解 “形而上學“、”玄學” 與 “元學 – 這些術語的來源與翻譯的準確性 (請參閱注釋);以及它們與哲學、神學和科學之間的關連性。

形而上學、玄學、元學

形而上學、玄學與元學均來自於 “Metaphysics” 的中文譯名。據說,“形而上學” 的中文譯名,是由日本明治時期著名哲學家井上哲次郎哲学家(Inoue Tetsujirō,1855-1944),根據《易經·繫辭上傳》中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一語之引用翻譯而成的。至今,仍被接受並廣泛使用。

而 “玄学” 則由近代譯者嚴復先生(1854 – 1921),根据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的引申, “Metaphysics” 一詞因而被译为 “玄学”。瞭解更多……>

元學

“元學” 乃本人致力推廣使用的譯名,理由如下:Metaphysics 是由 Meta 與 Physics 兩個單詞組建而成。前者翻譯為 “元”;後者為 “物理學”。它的來源,最早追溯到公元前三百多年,由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使用。他把 Metaphysics 稱為首要哲學和首要科學。但在英文和希臘語裏 Meta 含有 “超越” 或 “超出” 的意思 (下釋)。哲學除了被亞里士多德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之外,也得到了一些包括愛恩斯坦在內的主流科學家認可。

相對而言,筆者更喜歡把它翻譯為 “元學” 或 “玄學“。因為,元 (Yuan),在中文裡 “元” 代表根本、基本的 (basic);  主、主要、初、原 (primary);和第一、首先, 首、頭、元 (first) 等意思。 “元” 也可以被稱為: “元宇宙 (Metaverse)”。瞭解更多……>

在英語中, 前綴 “meta-” 源自希臘語 “μετά” (meta),意思是 “超越” 或 “超出”。另外,前綴 “meta-” 通常用來表示某事物是自我指涉的、抽象的或超越原始概念的。它通常意味著更高層次的抽象、反思或分析。以下是如何使用 “meta-” 的一些示例:

  • 形而上學 (Metaphysics):超越物理學。形而上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現實的基本性質並探索超出經驗科學範圍的問題。
  • 元認知 (Metacognition):思考自己的想法的過程。元認知是指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策略的認識和理解,例如記憶、解決問題和學習。
  • 元數據 (Metadata)元數據提供有關其他數據的信息,例如數據集或文件的上下文、結構和屬性。
  • 變形 (Metamorphosis)超越變化。變態是指形態上的深刻轉變或變化,在生物學中經常用來描述蝴蝶等昆蟲的轉變。

因此,“元” 既有根本,最初的意思,它亦有超出或超越的含意。中國人喜歡用 “玄” 字來表達神秘的事物。故此,筆者認爲把 Metaphysics 翻譯爲 “元学” 或 “玄学” 更簡而優。未去瞭解之前,“玄学” 表達了其神秘性;深入瞭解之後,“元学” 更爲貼切。兩者相得益彰。

至於爲什麽不把 Metaphysics 直譯爲 “元物理學” 呢?筆者認爲,元代表的精神與物理的兩個層面,而物理卻代表不了精神層面。但無論如何,它仍是一個恰當的翻譯。

筆者認為,是時候把 “Metaphysics” 翻譯為 “元學” 或 “元物理學”;並為其正名。如果已有先行者的話,筆者實屬孤陋寡聞。筆者對 “形而上學” 的翻譯,不太滿意之處在於:其一,翻译除了不够忠于原文(如上所述)之外;其二,形而上與形而下的 “上” 與 “下” 也不夠準確。無形的東西並不等於在上;同理,有形的東西也不一定在下。無形的東西既可在上,也可以在下;它們也可以包含在內、在外(within or beyond)的意思。形而上/下乃先人對天地的敬畏之情,尚且可以理解;但對於現代人來說,把 “Metaphysics” 翻譯為 “形而上學” 就不夠嚴謹了。

獨立於哲學以外的學科?

筆者認爲,形而上學不應該歸類到哲學之下的一個學科,而是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否則,這個學科就會像現在一樣永遠停滯不前。如果,形而上學,已經有了不可更改的定義,那麽,很有必要重新設立並定義一門新學科,包括可能是創造一個新的詞匯:元學元智 (Metasophy)。如此一來,Metaphysics 就應翻譯爲 “元物理學” 了。

元學的研究方向應該是形而上學和靈性不能融合的地方。如果不行的話,筆者認爲把靈性的研究變成一門理論基礎比較紮實的學科 – 元學 (Metasophy)。因此,當使用 “Metasophy” 一詞時,前綴 “meta-” 表明它超 (beyond) 或超越 (transcend) 了 “sophy” 的概念,而 “sophy” 與智慧或知識有關。 它表明對智慧和知識的更高層次的探索或視角,可能涉及超越這一現實的接觸和教導。

從本質上講,Metasophy (無論它的中文將來定名為“元學”、 “元智學” 還是“元哲學”),是一種新穎的哲學框架,它擺脫了哲學、神學、形而上學和科學等傳統學科的限制;它代表了一種超越傳統智慧的知識形式,提供更高層次的感知、更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Metasophy 整合了來自不同時空的悟者和實體的分享與教導,旨在探索真理的一致性,同時將扭曲最小化。瞭解更多……>

哲學、形而上學、元學、神學与科學的定义及其關係

哲學乃知識的代名詞。它綜合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研究;西方傳統哲學觀念中,哲學是各門科學之母。古代希臘,哲學(Philosophy)一詞源自希臘語 philo(愛)和 sophia(智慧),因此字面意思是 “對智慧的愛”。

形而上學雖則是哲學的四大分支:形而上學 (Metaphysics)、認識論 (Epistemology)、價值論 (Axiology) 和邏輯 (Logic)之一,然而,它卻被亞里士多德稱其為 “首要哲學”、“首要科學”。你可以從它構詞看出端倪:Meta (元) 與 Physics (物理學) 组建起 Metaphysics (元物理學)

形而上學的本意探索有關現實本質、存在、意識以及心靈與物質之間關係的基本問題。 它不限於任何單一的哲學框架,而是涵蓋廣泛的觀點,包括: 包括: “二元論”、”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泛心論” 和 “過程哲學” 等。然而,形而上學未能跳出哲學的框架,許多問題只有觀點,沒有答案。

筆者心目中的元學則是除了涵蓋並包容所有存在的觀點之外;它對所有問題都有答案,至少是有傾向性答案。 你可以把元学 (Metasophy) 理解爲形而上學與靈性的統一理論,或者超哲學 (Ultra-philosophy)

無人之域

現代哲學和形而上學都似乎面臨這類似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科學的興起與細分,人們、包括學術界在内,對於他們無法理解的東西,或者不能從物理層面重複證實的東西,不是把它們從原來研究的東西内剝離出去,就是把它們束之高閣。學術界如是,科技界更如是。

近代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的觀點,似乎代表了大部分現代人的看法。他認爲:“一切確切的知識都屬於科學;一切涉及超乎 (Surpass)* 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但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

科學更確切來説是在物理學的基礎上發展的學問。它研究範圍,只集中在物理學的範疇以内。科學并不包含精神方面的研究。我們的科學家們都有共識,人類目前所發現的物理或物質部分只占有宇宙 (物質) 大約5% 左右。試圖以物理科學的角度去判斷、去解釋存在的所有事物,其結果不言而喻。

筆者認爲,元學 (即玄學或形而上學) 是指,對世界本質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現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

不少先賢都認為,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哲學的產生皆起源於疑問。

筆者認為,哲學、元學、神學与科學之間的關係為:”哲學乃知識之母;元學為哲學之始祖;科學與神學乃為元學的分支”。

筆者不敢給這些學科莽下定義,但可以給出有趣的個人見解:

  • 科學 – 人們使用物理方法去證實或證僞 (Verify) 世間萬事萬物。無法被理解的學説一律被排斥其外;
  • 神學 – 無法被理解 (Understood) 的教義都被冠以神學之名, 並擺上祭壇供奉;
  • 宗教 – 是形變 (Distorted) 的信仰,使人們誤以爲只有上帝才能救贖世人, 而他們則是代理人;
  • 哲學 – 乃先賢們提倡,通過思考 (Thinking) 的方式,去探索生命的真諦;
  • 形而上學 – 先賢開們早已發現 (discovered) ,精神與物質共存。

不幸的是,後兩者的結果是一起被擺入無人之域。其實,所有的知識就如江、河、溪、澗一樣,最終匯入智慧的大海。我們不應該偏愛任何單一的學科或理論。

至於 “形而上學” 的中文譯名應否改爲 “元學”,還是 “元物理學” -還是留給後人去思考吧!約定俗成。在 “Metaphysics” 翻譯還沒有廣泛接受為 “元學” 之前,筆者還會同時使用 “元學” 、”玄學” 和 “形而上學”。

筆者所提倡的 “元學” 乃回歸先賢們所創哲學的初心 – 由愛而生的智慧。它應該可以解釋存在的一切!

爲什麽開講元學?

開講元學,除了开篇所述三个主要原因外,还有一個另一个因素就是时机。對於人類來説,我們正処身在一個鳳凰涅槃重生的階段中,筆者感應到時機已成熟 -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已經一應俱全。但最重要的,莫過於藉由討論元學,從而引導人們把專注力從三維的視角轉移到事物的本質上,諸如:宇宙的本質人的本質、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自然與環境、先天與後天的關係,以及生命的意義……等等。

一. 分享自己所悟、所學

筆者亦是凡夫一名。有幸在因緣際會下頓悟了。當自己決心建立花心思網、并開始分享所悟、所學的那一刻起,我開始得到了包括大天使在内的天使與指導靈們的顯化,并以不同的方式,讓我接觸到 “元學” 知識。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閲花心思網 “我是誰?” 和筆者的個人簡介

我們的身體與這個宇宙無異,都是由物理和精神元素組成。 靈魂、經絡、脈輪屬於精神部分。 如果人類忽視這些精神元素,我們就無法繼續了解宇宙;同理,若然人類仍不瞭解靈魂的目的,就無法真正地瞭解人生的目的與生命的意義我們的精神演化更無從談起。

  • 宇宙中存有八個密度,和十二個宇宙元(又稱爲元宇宙)。這些密度與宇宙元裏有存有無數的子密度,和無數的宇宙次元。所有的密度與宇宙元構成了多重宇宙,和平衡宇宙。
  • 多重宇宙,和平衡宇宙與人的身體一樣,它們都是相互關連、相互依存、相互重叠的。
  • 造物主或本源創造了恆星、行星;并與造物者們合作創造了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事物。
  •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合作造物者。靈魂只來自于造物主本身。
  • 理則乃造物主和合作造物者的統稱;恆星為子理則;行星和人同爲子子理則

元學所包含的非物理部分,比如説,筆者準備分享的 “天、地、靈、人” 的真相,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方法,并非現代科學常用的驗證方式能夠實現的;也非從神學的教條裏能找到有系統的答案只有通過元學的啓發、哲學上的思考;最後,還需自己親自去尋找無處不在的真相;去探索生命的真正意義

覺察覺知覺醒覺悟,是每一個人(靈魂)必經的路徑。只是遲或早的問題。

作為人類,我們生活在第三密度世界,我們被訓練為 “線性思維” 的模式。 我們總是以 “上或下、高或低、好或壞……等等” 來判斷事物。 語言與文字本身也是在我們的現實中創造的產物,因此,它不能完全表達,來自其它現實的事物。

筆者認爲,除非我們能夠以與生俱來的 “上帝視角” 去觀察事物,否則,我們人類仍將被限制在 “三維視角” ,如綫性思維模式的框框裏 (學者和科學家們也不例外)。 那麽,如何才能夠開拓我們視野呢?許多關於宇宙奧秘的疑問,其答案早已藏身在其 “元學” 之中

筆者以一句蔽之:“凡事先思,俗也;凡事先心,悟矣”。

二. 埃里克學院 (ERIK ACADEMY)

埃里克元學院是 ERIK ACADEMY 的暫定譯名。該學院,是以大天使 Erik Medhus 的名字命名,它仍在籌建之中。學院的課程包括、但不限於如下: 元學、靈療、靈通、催眠、占星、命理、道學、儒學、佛學、哲學、一的法則等科目。授課者除了常人外,還包括大天使與世人熟知的先賢和哲人們。至於如何授課,請原諒筆者暫且賣一個關子。

筆者的初心,是從花心思網開始,逐步兌現的。有幸成爲講者之一,欣喜之餘,未曾忘記一直以來支持筆者友儕與讀者們,讓你們先睹爲快,乃筆者表達感恩之情的其中一種方式。藉此,筆者對自己的指導靈、天使、先賢、友儕、和志願者們脫帽致敬!

三. 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共同的地球正處在從第三密度,過渡到第四密度的密度轉換過程中。地球大重構 (the Great Reset) 正在進行時之中……大重置后,劫後餘生的人類,猶如鳳凰一般,將在灰燼中涅槃重生;並迎接阿爾法地球的誕生。瞭解更多……>

目前,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人禍與天災仍然會延綿不斷。無論是政治、經濟、民生都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革。人們會愈來愈感到無助、失望與空虛。尋找精神上的慰藉變得愈加强烈 –此時此刻,正是與正在尋求真相的人們, 分享神聖智慧的恰當時機

筆者只是巧合地做好了準備, 並主動地成為了眾多謙卑信使之一。

順提,在準備講座的同時,筆者也著手開始了 “訪談” 節目。第一個被訪的嘉賓,正是新晉大天使埃里克 (Erik Medhus)。隨後,筆者還有會訪問曾經影響人類進程的先賢、風雲人物、外星人和天使們。

有興趣者,請留意節目播出預告。

第三密度特徵:靈性封印

人類無法輕易地瞭解宇宙的主要原因在於:上帝在第三密度的設計上,智慧生命(如人類)一出生就自帶有一個在意識上的 “靈性封印” (又名:神秘罩紗精神失憶症)。第三個進化階梯中的智慧生命, 如人類必須通過提高意識,從而打開這個靈性封印;才能攀上下一級進化階梯。瞭解更多……>

如何打開封印?

真正地認識和瞭解自我,才是靈魂選擇在地球上行走的途徑; “沉思 (Musing)” 乃冥想裏的主動式冥想方式,也被稱爲 “白魔法” -它可幫助開拓我們視野;乃揭開 “天、地、靈、人” – 這神秘罩紗的最佳工具之一。瞭解更多……>

“愛” 是解開精神封印的唯一密碼。

當我向大天使 ERIK 提出自己有開講形而上學的想法時,ERIK 不但鼓勵我,還主動幫助我學習自動書寫。Muse 就是大天使埃里克建議使用的字眼。您可以把它理解為 “深思熟慮”; 而形而上的理解則為 “沉思” – 因為,它不是智力上的思考,與思維能力無關;而是關於冥想和與無限智慧能量鏈接,與意識層面相關。

自己有幸通過冥想,取得開啓這所知識寶藏的大門的鑰匙,之後獲益良多。

我希望能夠與正在尋求真相的朋友們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獲取這把鑰匙的方法 這就是米樂夫開講形而上學的初衷 – 開講爲名,分享爲實!

……

愛與光

米樂夫子
無限造物主的謙卑使者

……

注釋

筆者有一習慣,一旦有靈感、或寫好一篇文章後,多與三兩知己分享。筆者相信 “三人行,必有我師” 之説。無論是他們的欣賞、建議、爭論、甚至是批評,總會給我鼓舞、靈感或啓發。令我收穫良多。無以爲報,藉此感謝!

當我發現一些詞匯、翻譯觀念上存疑之時,如:維度、形而上學, 尤其是,要增/改詞匯,如:宇宙元、元學 等,我的法學家友人認爲,一旦觸碰到學術前沿某一點上,如履薄冰。其實,筆者關注點旨在觀念上,而非學術上。

以下注釋,便是他們提出來的:

注釋一,法學家友人閲讀上述一文後提出:作者計劃在合理的範圍內,以中英文雙語在埃里克學院作形而上學的演講,這引起了前者的術語問題。 涉及這個話題的中國著作不僅稀少而且古老。 諸如《道德經》等歷史悠久的典籍,大約可追溯至 25 世紀以前,其文字風格不易為當今讀者所完全理解。 因此,文章内容和標題、所用名詞、字彙等,需要略加詮釋。内容上,我們已不覺走在本科目前沿,故如履薄冰,在現代漢語中作探索之旅。

注釋二,友人還留意到,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使用了 “超乎/越 (Surpass)” 一詞。似乎是,既迎合大部分現代人的看法;也給未知領域埋下伏筆。可謂深藏不露。

注釋三,另外,有學者友人閲讀上述一文後亦提出,大意是,我們是否應給 Metaphysics 另一譯名,比如説,”元物理學”。筆者的確認爲,形而上學不應該歸類到哲學之下的一個學科,而是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否則,這個學科就會永遠停滯不前。如果,形而上學,已經有了不可更改的定義,那麽,很有必要重新設立並定義一門新學科:元學 (Metasophy)。

鑒於目前學術界對於哲學和形而上學,的確已經形成了不可逆轉的觀念與事實,再創造出一個新的術語,如元學 (Metasophy),來表達介於靈性與形而上學之間的一種理論或知識,相信是一個不錯的主意。至於它是否應該並擺在各學科之首,還是留待後人定奪吧!在筆者看來,只要人們留意到 “Meta” 包含了 “根本、主要” 與 “超越” 的意思,而 “元學 (Metasophy)” 能夠表達超越傳統智慧,失真最少的一種理論。于愿足矣。

相關:米樂夫子簡介 | 我是誰? | 我是米樂夫子 | 我的開悟經歷我的開悟體會 | 開悟方法與判別 | 我與靈魂有約 | 認識自己的指導靈 | 打開天眼一些不為人知的奧秘 | 元學、元智學或元哲學 | 元學理論出自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