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章裏,筆者將與大家分享 “宇宙本質及悖論” 的一些基本觀念,以便大家能夠理解 “元學基本理論” 的構建、觀念和内容。

引言

數千年來,無論是古代的聖賢,還是現代的科學家,都在試圖解答一個永恆的問題:宇宙本質是什麼?許多哲學家和精神領袖認為宇宙有一個創造者,或者某種超然的神奇力量在背後運作,驅動著一切的存在。然而,隨著人類科學的發展,這個問題在科學家們的公共言論中越來越少被提及。即使一些科學家私下承認他們相信某種高於人類理解的創造力存在,但他們在面對公眾時卻往往會顾左右而言他。這一現象揭示了當今社會關於宇宙本質的深層悖論。

古代聖賢創世觀

古代哲學家與聖賢們普遍認為宇宙並非偶然存在,而是由一個超越的創造者刻意設計。例如,柏拉圖在其理念論中提出,物質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而這個理念世界的存在背後有一個超然的智慧。類似地,東方的道家學說,特別是 《道德經》強調 “道生萬物”,意味著宇宙中一切的運行和秩序皆源於一個無形的根本法則 – “道”道也可以被理解爲自然法則。

這些古代智慧認為宇宙有意識、有目的的創造,並且宇宙的運行遵循著一套不可違背法則而這些法則既可以被直觀地感知,也可以通過冥想或深刻內省來領悟。然而,這些觀點主要屬於形而上學的、唯心的範疇,它們的證明更多依賴於精神經驗,而非物質世界中的實證數據。這正是悖論的根源所在!

現代科學的困境

進入現代,人類開始轉向以科學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尋求對宇宙的理解。然而,儘管科學的發展使我們基本能夠描述物質世界的運行規律,對於宇宙最終起源和背後動因的討論卻顯得困難重重。許多科學家,儘管在私底下可能對宇宙有著超越物質層面的信念,但出於專業、身份或不確定性的考量,他們通常會選擇迴避 “創世主” 或所謂的 “唯心” 等與精神領域相關的話題。

這種現象部分源於科學界內部的壓力。在科學的框架中,一切知識都應該建立在可觀測、可測量的基礎上,而非依賴於信仰或形而上學的推測。因此,涉及 “創世” 或所謂的 “唯心” 等與精神領域相關的討論經常被視為與科學方法不相容。這導致了科學家在面對宇宙本質問題時的困境:他們無法完全依賴於現有的科學工具來回答關於宇宙 “為什麼存在?” 這樣的根本和本質上的問題。

信仰與科學張力

這樣的局面產生了一個顯著的悖論。科學家們試圖通過觀察和實驗來解釋宇宙的起源,例如大爆炸理論,但他們卻經常迴避對於宇宙創造背後更深層次動因的探討。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曾表達過對於 “宇宙秩序背後存某種高級智慧” 的信念,儘管他強調這並非一個個人化的上帝。這種模糊態度,反映科學家理性和直覺之間所面臨矛盾。

許多當代物理學理論,例如量子力學與多元宇宙理論,顯示出宇宙運行的某些現象是超出我們常規經驗的。這些理論的發展揭示了物質世界並非我們唯一的現實,甚至可能只是我們感知的表象。然而,儘管這些科學進展逐漸打開了對形而上學問題的討論空間,科學界仍然缺乏一個統一的框架來解釋宇宙的創造性本質。

現代理論的局限與未知

當今的科學理論,如大爆炸理論、量子物理和暗物質的研究,雖然揭示了許多宇宙的運行規律,但仍然無法回答 “宇宙為什麼存在” 這個最終的問題。更具挑戰性的是,隨著科學探索深入,我們發現未知變得越來越多暗能量、暗物質和重力的存在暗示著宇宙中還有大量我們尚未理解成分,而這些未解之謎進步加深了宇宙本質神秘感

這些科學上的 “未知” 與古代形而上學所描述的 “不可知”,以及哲學的 “不可知論 (Agnosticism)” 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 “不可知” 是指某些事物或現象超越了我們現有的知識、理解或感知範疇,因此我們無法確定或認識它們的真實本質; 在哲學中,”不可知論 (Agnosticism)” 指的是一種對於知識限度的觀點,認為某些問題,尤其是有關形而上學、神秘學或宗教的問題,例如 “上帝是否存在” “宇宙的最終本質是什麼”,是人類無法最終解答的。這不是否認問題的存在,而是認為它們的答案超出了我們能夠理解的範圍。的確如此。

宇宙的真相並不僅僅存在於我們的物質世界中,而是超越了我們所能觀察和理解的範疇。

爲何宇宙本質仍謎團

儘管我們自認為科學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宇宙的真正本質仍然是一個謎。

我們可曾想過,這或許部分是因為我們理解的方法和所使用的工具有誤呢?比如説,科學方法無法捕捉到形而上學的真相,我們的感官和認知被限制在三維世界的框架內,這讓我們難以超越物質層面去理解宇宙的根本性質?這是因爲宇宙創造者的本質超出了人類的理解範疇,並且只有當我們將科學與形而上學的框架結合起來時,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宇宙的真相?

方法 “論”

僅用所謂的邏輯或科學方法去分析和判斷 (包括超越三維空間) 所有的事物,實際上是把自己的思維禁錮在三維矩陣的囚籠之内。你將無法得到正確的答案。因爲,宇宙是一體的,三維矩陣的框架之内的事物也非與宇宙分離的。如果硬把它們分離出來,仍然以今天三維矩陣之内所謂的邏輯或科學方法探索宇宙的結果必定存在缺陷。筆者認爲,并非現代科學不行,而是還不行、還沒有找到探索宇宙的正確方法。

什麽才是非三維矩陣的邏輯或科學方法呢?那麽,我們就必須回到一個永恆的、根本的問題上來:1)宇宙的本質是什麼?2)三維矩陣以外的空間包括了什麽?3)人類感官可以理解宇宙嗎?4)唯心論與唯物論存在的意義何在?

唯心與唯物論的對立,正是存在於二元世界實體 (如人類) 的思維特徵,這也回到了根本的問題上:宇宙的本質是什麼?– 這正是《自然法則》將要討論的重點所在。

元論解釋

在元學基本理論裏,你會找到類似如下的答案和非常詳細的解釋:

. 宇宙的本質被定義為宇宙是由造物主創造的存在,造物主創造的目的是體驗自己的全部。

. 宇宙由八個進化層次或十二個宇宙元素組成。 它包含一切的存在

. 地球上的人類屬於第三密度的生命體,人類的感官自然與該矩陣内的振動頻率匹配。

. 宇宙是一體的。意識創造一切,也包括了物質部分。唯心與唯物論存在的意義在於人類如何能夠利用自己的第六感去完成理則為第三密度實體專門設計的閉卷考試;從而發現宇宙的本質

唯心與唯物論的對立,正是存在於二元世界實體 (如人類) 的思維特徵,這也是元論集中討論的重點。

舉例説明

我們人類 (包括我們的科學家在内) 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各種矩陣,如:生物、精神和文化矩陣的影響和限制。我們的五感無法理解三維以上的事物。我們的張量無法擴展到更高維度的矩陣,我們的意識和大腦,猶如電腦的内存 (RAM) 和中央處理器 (CPU),因爲内存、算速與算力都不夠,我們也就無法處理更複雜的資料結構和更多的信息。

相對内存、算速與算力而言,算法 (Algorithms) 才是關鍵部分你可以把它理解爲專注點。假設我們把一個事物的本質理解錯誤,你的算法自然也會跟著有誤 。如此一來,無論你的内存夠大、算速與算力都夠强;你的雲端存儲數據庫再好,結果都有可能是無用的。至少,它們并非精確可用的數據。

再舉一個與維度相關的例子:假設使用計算機被視為在一個維度上進行操作;瀏覽網絡、下載資料、雲端儲存屬於連結到其它維度的活動。當你身處有防火牆的地方,而你從未瀏覽過本地網絡以外的網絡世界時,即使你擁有超級計算機,你也無法想像自媒體在YOUTUBE上是如何運作的。我們人類的五官和五感,猶如被設置了防火墻的個人電腦,無法瀏覽和瞭解局域網以外的網絡世界、無法與世界溝通;更無法下載有用的信息。除非我們擁有VPN。所謂的VPN,是用來比喻意識張量,一旦我們的意識能夠擴張到一定的程度,就能穿越防火墻的困局,才能與其它維度鏈接。跨維度的思考方法才是我們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

在這個例子裏,我們把人體 (五感),比喻為防火墻 (生物矩陣)。然而,在現實的世界裏,我們人類還面對更多的防火墻,如:範艾倫帶 (Van Allen Belts) 和月球矩陣;還有信息繭,等精神矩陣的影響 – 這部分内容可在  “矩陣與信息繭” 和其它相關的文章裏找到。此略。

無論如何解釋,上述都是發生在同一維度上的事物。想要真正超越五官和理性的限制,必須通過內在修行和靈性的探索,我們才有可能接近宇宙的本質與真相

持續真理探索

總結來說,宇宙本質的悖論既反映了人類理智的局限,也展示了我們對於終極真理的渴望。古代的智慧與現代科學的探索相輔相成,但兩者在面對創造問題時,似乎都達到了自身的邊界。只有當科學願意打破僅依賴物質實證的壁壘,開始正視形而上學和精神領域中的問題時,我們才能揭開宇宙的真正面紗

真相是,單靠科學家去打破僅依賴物質實證的壁壘是不可行的。提高全球集體意識才是唯一的出路 – 這正是筆者創立 “元學基本理論” 的初衷,並正在積極籌備講座内容:《自然法則》

提高集體意識,意味著跨维度的思考方法能夠自然地融入並變成我們人類的 “集體無意識 (Collective Unconscious)” “感知協議 (Perception Agreements)” 的一部分。筆者將在稍後的文章中進一步分享。

筆者希望有更多的人,尤其是星子和光之工作者們的參與和帶動,全球集體意識的提升指日可待!

下一講:真相、實相及悖論

—————————————————————————

愛與光

米樂夫子, 一名無限造物主的謙卑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