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列表圖片

活著的真正意義 -成為彩虹戰士?

靈魂的樞紐,猶如馬車的車輪, 人生就像車輪上的輻條; 每當我們死亡之時,生命就退回到輪轂上, 每當我們重生之時,人生的輻條再次延伸; 車輪不斷地在泥濘中滾動,那不斷形成軌跡…… 這就是我們對塵世間 (時間) 的感知 –埃裏克·梅杜斯 活著究竟為了什麼?它真正的意義何在?古往今來,無數的哲學達人、思想家、詩人、文人、墨客們對此話題趨之若鶩,曆久不衰。 雖然看過、讀過不少撥動筆者心弦的電影、詩歌和小說。如果能讓筆者脫口而出的名句,可能就是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 了。其實,筆者並不記得詩人的名字。經過查閱,筆者瞭解到,這首詩是出自於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陀爾之手。 若為自由故 詩人裴多菲於1823年1月1日,出生在奧地利帝國統治下的多瑙河畔、阿伏德平原上的一個匈牙利小城,父親是一名貧苦的斯拉夫族屠戶,母親是馬紮爾族的一名農奴。他的家庭處在社會最底層。 1849年7月31日,詩人裴多菲是在瑟克什堡與沙俄軍隊大血戰中犧牲的,年僅26歲。裴多菲雖然年輕,然而他用生命譜寫出來的詩篇,卻在百多年來仍然在全世界廣為傳誦。不是因為它的詩詞有多優美,而是它的簡潔,直擊人生意義的重點。關鍵詞是: “生命、愛情、自由”  – 是人們窮其一生的追求!為了自由,勇士們願意以生命和愛情...

疾病、痛苦或死亡如影隨形?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生固欣然,死亦無憾; 花落還開,水流不斷…… —洪應明 人生在世,沒有人願意時常遇見痛苦;也沒有人願意與疾病長相廝守;死亡,更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天意弄人!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以致許多人時常抱怨:”為什麼人的一生不是有病、就是有苦、有難;甚至有死亡?它們總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盡管大部分人都深知:疾病、痛苦,甚至是死亡,都是所有人必須面對的現實;盡管大部分人也基本上懂得,疾病使人珍惜健康可貴,痛苦讓人明白幸福不易的道理;盡管我們都明白,無論我們是什麼人、什麼年齡、什麼身份, 無論是身家萬千,還是囊中羞澀; 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一介草民;在疾病、苦難與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然而,有多少人真正能夠瞭解到,疾病與痛苦乃與神秘罩紗關連;是 “業力平衡機制” 的安排;是自己出生前 “靈魂契約” 的一部分;是人生的 “催化劑“;也是極性延續的產物? 疾病、痛苦、死亡 -每一樣,都是第三密度學校 “閉卷考試” 中的重要試題之一。瞭解更多……> 疾病、痛苦、死亡的不同視角...

罩紗 -乃塵世間最大的謎團

在宇宙的進化中,極性可謂造物中最偉大的創造;而罩紗無疑是塵世間最大的謎團。那麼,罩紗究竟是什麼?為何它如此神秘,以致筆者把它稱為世間最大的謎團? 罩紗,在地球上還有不同稱謂。比如說: “遺忘的罩紗 (Veil of forgetting)”, 或 “精神失憶症 (Spiritual Amnesia)”;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就有 “孟婆湯”;筆者則稱之為:”閉卷考試“。哪一種稱謂更准確並不重要,如何讓人更容易理解才是關鍵所在。 罩紗是什麼?它產生什麼效應? 所謂罩紗,其實就是在第三密度的環境中出生的實體, 比如說我們人類遺忘了前世的經曆,忘記了 “自我” 是誰。筆者可以說,絕大部分人從出生後,如果沒有特殊的 “經驗”,我們無從回憶起前世的各種經曆;也無從瞭解此生目的。中國古代傳說,當一個人投胎前,喝過 “孟婆湯” ,出生之後什麼都記不起來了。 所謂特殊的...

天使與魔鬼的真相

每當談及到與天使與魔鬼相關的話題之時,人們自然會聯想到天堂和地獄……偶爾,還會浮想聯翩。在人類曆史上,天使與魔鬼的描述,普遍存在於宗教、神秘主義、文學、小說、神話和民間傳說中; 以及在漫畫,視頻遊戲,電影,動漫和電視劇等媒體裏。惡魔通常會被形容為一種超自然的實體,外形像人、有時呈現獸形,身上發處恐怖的紅、黑藍光,眼睛噴火……通常與邪惡有關;天使則是上天的使者, 在地上的代言人。天使的外形有時是人形,身上發光,頭頂有光環,有的長有翅膀……是善良的化身。 那麼,宇宙中果真存在著天使與魔鬼嗎?有沒有天堂或地獄?有的話,它們在哪裏呢?它們存在的原因又是什麼?筆者認為,在無限的多元宇宙中,只有您想不到的,沒有不存在的東西。以下筆者所分享的內容,有可能會顛覆大部分人的認知。 如何定義天使與魔鬼? 在分享主題之前,我們想瞭解它們的定義。盡管人們對天使與魔鬼有不同的看法,基本上,大部分人對天使與魔鬼,理解為善與惡的存在,沒有太多分歧。嗯……那麼,為什麼存在善與惡呢?尤其是 “惡” – 從古至今,它是令無數人感到困惑的問題。 有人說,人性本善;但也有人說,人性本惡。人性善或惡都只是主觀概念,善惡是在環境中後天影響。其實,既正確,但也有謬誤之處。視乎您以什麼角度去理解。老子說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之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其大意為:善與惡是對立統一,沒有善就沒有惡,沒有惡也就沒有善,想要把惡都除去,就得同時毀滅善。 也許有些人已經明白老子的精髓;但也有人閱讀越糊塗了。好吧,讓我們把理論暫時置放在一旁,舉一個實例去探討一下善惡的觀念,以及它們的由來: 以攀爬梯子來比喻為人們 “善” 與 “惡” 的行為。當一群人攀爬梯子的時候,有一些人會選擇相互幫助,以便大家都能夠順利地往上攀爬。比如說,爬到梯子上端的人會拉他們下面的人一把,而他下面的人也會投桃報李;也有一些人不顧他人感受,甚至是爭先恐後地往上爬,他會把擋在前面的人不是拉下來,就是擠到旁邊去,以便自己能夠比別人更快。而他上面的人也會還以顏色,絕不相讓。讀者們,您認為以上述為例,選擇 “善” 行為的人居多呢,還是 “惡” 行為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