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人,與其他人別無二樣。

我看見、我聽見,我會吃、我會喝,與動物也無區別。

但我只是我自己,我屬於我

而不屬於其他任何實體,也不屬於任何其他人,

我不屬於天使也不屬於上帝

– 因為,我與上帝同為一體。

─ 埃克哈特·馮·霍赫海姆(Eckhart von Hochheim)

我們人類對 “人” 的普遍認知仍然認為:一個人只不過就是一副獨一無二的外形,與一個多人共用的名字而已。“塵歸塵,土歸土” 仍然深深地植根在不少人的認知之中。那麼,除去了外形與名字後,我們還是我們自己嗎?

其實,除去了外形與名字後,所剩下的才是精華部分,才是真正的自我 -即我們心智與精神 (靈性) 的複合體,這才是真正的存在。心智離開了身體後,就轉變成為了意識精神意識的複合體,才是與宇宙永遠共存的真實生命或實體。我們各自的確擁有一副肉體,但我們本身卻不只是那具肉體。身體是靈魂的聖殿,聖殿之上是上帝創造的自我 –靈魂。我們是多維度的存在。

要真正瞭解為什麼我們是人的話,我們必須首先要瞭解:人的定義、人性與靈性的區別、人類的真正起源、生命形態、什麼是密度,宇宙中存有多少密度? 什麼是罩紗, 它只存在於第三密度嗎? 人的本質是什麼?最後,我們才能夠瞭解為什麼我們是人,和我們選擇成為人的原因。

人的定義

人或人類,是我們給自己或同類的定義。我們作為地球上的實體把自己稱為人。人類則是,我們自認為在地球食物鏈頂端最有智慧的生物。甚至一度認為,自己是宇宙進化中唯一的智慧生物。至今,有如此想法的人還不在少數之列。

人類的定義,從維基百科裏,可以找到這樣的論述:人類有比其他動物更發達的大腦,能進行複雜的計算和抽象思維。加上人類的直立身驅使人類的前肢可以自由活動,因此人類對工具的使用遠超出其他任何物種。人類還試圖用哲學、藝術、科學、神話以及宗教來解釋自然界的現象。這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了高級工具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其他靈長類動物一樣,人類是社會性的。人類個體之間的社會交際創立了廣泛的傳統習俗、宗教制度、價值觀、法律,這些共同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礎。人尤其擅長用口語、手勢、肢體語言與書面語言來溝通、協作、表達自我、交際、交換意見、組織事物。

從名稱中的人類的 “類” 字就能看出它是個集合概念,包含個人、各民族或族群,還可以延伸到人類文明或社會的範疇,有時候也可以指世界全體人口的總和。單獨分開的人就是個體,或者是個人。如果不深入地探討人的本質或人性的話,上述的論述也是目前大家接受的描述。

其實,人區別於其它物種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性。因此,人性的研究就變得複雜和有趣多了……

人格、性格、人性與靈性的區別

性格、人格、人性與靈性之間有相似之處,也有它們不同的地方。經過筆者的長期思考和在我的靈性導師指導之下,我發現了與現代學者有不同的解釋。並非筆者有過人之處,而是現代學者更著重在人的本性上研究;而指導靈教誨我,凡是應從靈性方面入手。因為,人的本性為 “表”;人的靈性才是 “根”。

關於人格與性格

性格 (Character) 是指一個人與他人不同的一套道德和精神品質和信念。人格 (Personality) 則是指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品質、態度和行為的組合。

無論任何原因,擁有是個人的特征,具有獨一無二之個性就是 (一個人的) 性格或個性。這部分的特征,無論以靈魂或人的肉身形態出現都表露無遺。然而,中文裏的人格則與性格/個性的解釋不盡相同。若要更好地瞭解性格與人格,我們必須要瞭解它們之間的分別。首先,我們要認識人性與靈性的相似與不同之處。

人性與靈性之間的關系更為奧秘,弄明白了其中的分別,您會對 “人” ,包括性格、人格、人性與靈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瞭解。筆者試圖用深入簡出的方式把它們解釋清楚:

關於人性

人性是一個既有趣又更複雜的話題。從古至今,盡管人類的今天在科學的領域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對人性的瞭解還是多停留在表像上,對於靈性方面幾乎沒有什麼進步。原因何在?我們可以從 “百度” 和 “維基” 搜素 “人性” 的結果中找到一點端倪。

簡言之,百度認為人的本質有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狹義是人與動物的區別部分;廣義是人與動物共性部分。然後,借用了孔子 “性相近,習相遠也” 之說,百度將人性劃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分別。

維基則把人的本性(Human nature),簡稱為人性。它留意到關於人性的問題,一直是學術上共識不休的一個話題,目前沒有一個糾正的跡象。但是大部分人相信人性的存在,相信這是一種人類的特有標簽。區別於 “人格”。

從上述人性的定義上,我們就不難看到,兩者沒有達到一個比較清晰的共識。這也在一個側面上反映了大部分人對於人性的認知與理解狀態。

關於靈性

靈性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具有很多觀點。通常,它包括與比我們自己更大的事物的聯系感,並且通常涉及對生活意義的追求。因此,這是一種普遍的人類體驗,觸動到我們所有人。人們可能將一種精神體驗描述為神聖或超然的,或者僅僅是一種強烈的活力和聯系感。

有些人可能會發現,他們的精神生活與與教堂,寺廟,清真寺或猶太教堂的交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他人可能會在與上帝或更高權力的人際關系中祈禱或感到安慰。還有一些人通過與自然或藝術的聯系來尋求意義。像您的目標感一樣,您對靈性的個人定義可能會在您的一生中發生變化,以適應您自己的經曆和人際關系。

當您閱讀本文時,您會注意到,建議用於培養靈性的許多做法與建議用於改善情緒健康的做法相似。這是因為兩者之間存在聯系,情感和精神幸福會相互影響並相互重疊,就像幸福的所有方面一樣。

靈性是指與比自己還重要的事物尋求有意義的聯系,這可能導致積極的情緒,例如和平,敬畏,知足,感激和接受。

情緒健康就是要培養積極的心態,這可以擴大您的視野,從而認識並融入與自己比自己更大的事物的聯系。

因此,情感和靈性是截然不同但相互聯系的,彼此深度融合。

“您不需要精確地知道正在發生什麼,或者確切地知道正在發生什麼。您需要的是認識到當下所提供的可能性和挑戰,並以勇氣,信念和希望擁抱它們。” – 托馬斯·默頓

顯然,靈性的提升並不與科技發展掛鉤;也不是與時俱進的。因為,它不是關於智力上的改善,而是心智與精神上的提升。

與靈性相關的問題

探索生活目的對於許多人來說,靈性與有關生活和身份的大問題有關,例如:

  • 我是誰,為什麼我是我?
  • 人生的目的與意義何在?
  • 為什麼我要受痛苦與疾病的折磨?
  • 我與周遭的世界有什麼聯系?
  • 事情是有原因發生的嗎?
  • 我要做一個好人嗎?
  • 我怎樣才能以最好的方式過我的生活?

靈性與宗教之間的關系

相對而言,宗教,包括新世代 (New Age) 對於靈性的理解比學者、科學家們更接近真相。

靈性與情緒健康

當您閱讀本文時,您會注意到,建議用於培養靈性的許多做法與建議用於改善情緒健康的做法相似。這是因為兩者之間存在聯系,情感和精神幸福會相互影響並相互重疊,就像幸福的所有方面一樣。

靈性是指與比自己還重要的事物尋求有意義的聯系,這可能導致積極的情緒,例如和平,敬畏,知足,感激和接受。

情緒健康就是要培養積極的心態,這可以擴大您的視野,從而認識並融入與自己比自己更大的事物的聯系。

因此,情感和靈性是截然不同但相互聯系的,彼此深度融合。

“您不需要精確地知道正在發生什麼,或者確切地知道正在發生什麼。您需要的是認識到當下所提供的可能性和挑戰,並以勇氣,信念和希望擁抱它們。” – 托馬斯·默頓

顯然,靈性的提升並不與科技發展掛鉤;也不是與時俱進的。因為,它不是關於智力上的改善,而是心智與精神上的提升。

專家們對靈性的定義

根據基斯·瓦伊曼(Kees Waaijman)的觀點,靈性的傳統含義是重新塑造的過程,“旨在恢複人的原始形狀,上帝的形象。為此,重新塑造是以模具為導向的,它代表了原始形狀:《摩西五經》,《基督教》中有基督,代表佛教,佛陀和《穆罕默德》中的伊斯蘭教。” 霍特曼和奧珀斯指出,現代靈性融合了人文主義心理學,神秘和深奧的傳統,以及東方宗教。在現代,重點是主觀體驗和 “人們生活的最深層的價值觀和意義” ,通常在與有組織的宗教機構分開的背景下結合個人的成長或轉變。

喬治華盛頓精神與健康研究所所長克裏斯蒂娜·普查爾斯基(Christina Puchalski)辯稱:“精神性是人類的一個方面,指的是個人尋求和表達含義和目的的方式以及他們與當下,與自我的聯系的方式。 ,對他人,對自然,對重要或神聖的事物。”

根據《靈性大腦》的研究者和作者Mario Beauregard 和Denyse O’Leary 所說,“靈性是指被認為可以使體驗者與神接觸的任何體驗(換句話說,不僅僅是任何有意義的體驗)。 ”

護士露絲·貝克曼·默裏(Ruth Beckmann Murray)和朱迪思·普羅克·曾特(Judith Proctor Zenter)寫道:“精神層面試圖與宇宙和諧相處,並努力尋求無限的答案,並在人們面臨情緒壓力,身體疾病或死亡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綜上所述,歸納如下:

關於 “靈性” 的定義,其實並不簡單。查閱維基百科,找不到關於靈性的統一定義。在學術研究中,對該術語的定義進行的調查顯示,定義範圍很廣,但重疊程度有限。麥卡羅爾(McCarroll)對每個涉及靈性主題的評論進行的調查給出了二十七個明確的定義,其中 “幾乎沒有一致”。這阻礙了對靈性和有意義地傳達研究結果的能力的系統研究。原因不言而喻。因為,學者中有不少無神論者,或者是不確認靈魂存在的可能性。在開明的學者中,對靈性的定義也難於統一。

人的本性與人的本質

筆者並非比學者們更有遠見,只是在長期的思考與冥想中取得這樣的答案。至於這樣的見解是否正確,留待學者們慢慢研究。筆者認為,人性應該分為人的本性(Human Nature)和人的本質(Human Essence)兩個方面來論述。人的本性乃屬性部分,主要指身體或生物部分;人的本質則是人的靈性部分,主要指精神或德行部分。人的本性與本質均與生俱來。本性在表,靈性在內。因此,在心智上而言,常人靈性的一面容易受到本性壓制,此乃第三密度的特別設計,稱為 “罩紗(Veil of Forgetting and Spiritual Amnesia)”。花心思稱之為 “閉卷考試“。瞭解更多……>

學者們在研究人性時,往往會混淆了,或者避開了最關鍵部分。這就是 “人類起源” 與 “人的本質” 問題。人類迄今為止,對於靈性的普遍認知水平,從宇宙演化的八個階段來衡量,我們仍然處在 “三年級” 的階段。花心思的宗旨乃通過同仁們的努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提升靈性意識,從而更早地畢業到第四密度上 -愛與理解的次元。

人類的起源

其實,人類一詞遠複雜過我們現有的定義。因為,人類的起源與來源遠不止我們所記載的曆史。人類曆史單算本次的經驗周期就有二萬五千年曆史。人類一共經曆了三個經驗周期,合起來一共有七萬五千年的曆史。瞭解更多……>

人類的起源,與其它同等密度的生命進化有相似之處。物競天擇,在此的 “天” 非指上帝,也非自然,而是具有更高度文明的實體 – 阿努納奇 (Anunnaki)。他們從根本上改變了當時存在的人類的本土種族,以創造地球上第一波人類。當他們將自己的DNA和阿努納奇實際上是遺傳的物質與原生種族融合在一起時,他們有效地賦予了其大量的生理特征,優勢和能力。可以免疫人類已知的所有疾病。他們是生物技術專家,並利用他們的先進技能將他們的免疫系統強化為最佳身體狀況。我們人類現在正是攜帶這些遺傳程序。筆者將會在 “訪談” 節目中,邀請阿努納奇實體回答相關問題。瞭解更多……>

人類來源則比較特別。根據一的法則,人類有百分之五十來自火星 (Mars);百分之二十五來自其它行星,其中馬爾達克 (Maldek) 和宇宙流浪者 (Wanderer) 居多;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屬於本星球中第二密度的 “原住民” 晉升為人類的靈魂。瞭解更多……>

提到 “原住民”,其實真正的原住民是現在居住在地心的 “爬蟲族人”。它們是從其中的一種恐龍演化而成第三和第四密度的文明。我們有機會的話,將會在 “訪談”節目中,直接采訪相關的 “實體”。瞭解更多……>

從人類科學的角度, 即3D視覺去觀察或論述人類身體和靈魂的起源,幾乎就等同論述雞蛋和雞一樣困難。但是,一旦你跳出了第三密度,從宇宙的視野去觀察,去理解同樣的事情,你會發覺理解起來並不那麼困難了。

靈魂的終極來源是來自於造物主本身。瞭解更多……>

生命形態是創造,進化才是目的

無論以任何形式出現的生命形態,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進化。從最早期的第一密度的礦物質演化成第二密度的植物、動物;然後,進化成如人類的第三密度的生命形態;繼續往愛,和智慧的密度進發;達成愛與智慧的密度;穿越第七密度,最後,融入造物主之前的最後密度。瞭解更多……>

請謹記,觀察外星生命,不應從他們的外貌或形態去 “閱人”,  而是根據他們的顏色。所謂顏色,是指代表宇宙密度的顏色。因為,顏色的光芒乃他們真正的形態或形體,即代表著他們當下的進化程度。 瞭解更多……>

有人會問 “外星人” 稱呼人類為 “人“ 嗎?他們是如何稱呼其它星球的生命體?約定俗成,宇宙中高度文明的實體也稱我們為地球人。一般而言,宇宙中高度文明的實體會把第三密度的實體統稱為黃色光芒體;進化到第四密度的實體則被稱為綠色光芒體。換言之,無論宇宙中有多少的生命體,他們都可以用七種顏色來代表他們的形態或形體。既簡單,又科學。瞭解更多……>

人的本質是靈魂。但確切地說,一個人是一個心/身/靈複合體。即心智複合體、身體複合體和精神複合體,合三為一的整體。瞭解更多……>

人的本質

人的本質乃身/心/靈複合體,即身體複合體、心智複合體和精神複合體 – 這三者的綜合體。心智複合體連通著身體與精神複合體。一般而言,由身體複合體主導的人會顯示出更多人的本性或本能,如自私自利、服務自我的傾向;相對而言,由心智複合體主導的人會顯示出更多人的靈性展現,如克己奉公、服務他人的高尚行為。

人在本質上之所以如此區別於動物,因為人擁有靈性;而動物只擁有動物的本性(自然本能)。人的本性,簡稱為人性,則複雜的多了。人除了擁有與動物相似的本性之外,同時也擁有 “社會關系意識”。在形而上學來劃分,本性屬於 “下三輪意識”;靈性意識屬於 “上三輪意識。一個人意識之高低,視乎其脈輪通道是否通暢,尤其是前三個脈輪。這些脈輪堵塞愈嚴重,一個人的本性變得愈是本能與自我,更多地服務於自我;脈輪越通暢的人則會更多地服務於他人瞭解更多……>

當一個人 ”死” 後,即他的身體複合體不能再使用時,他的心智複合體和精神複合體就會離開他的身體複合體。此時的他仍然存在,但不是以人的形態,而是靈魂的形式存在。

靈性的定義

我們認為,靈性乃人性中的本質部分,靈性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超感知能力。這種能力因人而異。這種感知能力是可以通過生活的體驗和靈修而得以提升。而提升靈性就是一個人對於自我價值觀的感知和瞭解的體驗過程;它是一個從身體感官通過心智的提升,然後與精神世界鏈接的過程。

人性與靈性的主要區別

人性與靈性的區別在於:人的本質乃身/心/靈複合體。人性是人的身體的自然屬性,一般而言,人性都會壓制著人的靈性部分。這是第三密度的專屬設計。筆者稱之為 “閉卷考試“。靈性意識屬於潛意識,也有人把它稱之為超意識。只有通過打開心輪,靈性意識才能夠得以彰顯和提升。筆者將會在 “意識與靈魂的關系” 和 “脈輪與意識的關系” 中進一步討論人性的問題,尤其是為什麼人性的弱點往往會在關鍵時刻暴露無遺。因為,它們與我們的靈魂、意識和脈輪當下所處的位置,即意識層面密切相關。靈魂才是人的主宰者。瞭解更多……>

盡管我們人類自認為是智慧生物,我們的科技在飛速發展中。相對其它同等密度的星球而言,我們基本上在各個領域都仍然非常落後,但對大自然的破壞確是前所未有。我們在心智與意識層面而言,我們僅僅比動植物進化多了一個密度。僅此而已!

什麼是密度?宇宙中存有多少密度?

從宇宙文明進化的記錄來描述,人類是太陽系中的一個第三密度的星球裏的實體群體。人類的整體意識是剛從第二密度自我意識的層面,進化到社會關系意識的智能生物的層面。我們自己稱之為人和人類。人類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RA一的法則裏揭示,單在銀河系中,就大約有六千七百萬顆星球存有生命 (約占0.027%)。其中,大約有17%屬於第一密度;20%屬於第二密度;27%在第三密度;16%在第四密度;6%屬第五密度;餘下14% 分屬第六和七密度瞭解更多……>

密度是無限造物主為了精神進化所需而創造的不同時間/空間空間/時間。宇宙中一共存有八個密度 (Density)。第八個密度乃下一個旅程的開始。猶如音樂中的第八個音節,即下一個八度的開始……直至無限。以下為前三個密度的概述:

  1. 第一密度:是元素 (地球、水、空氣、火) 的密度(科學術語: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第一密度生命學習的主題 -首先是覺察,然後學習瞭解自我;
  2. 第二密度:是有機生命的密度:植物,動物,細菌等。這個發展階段在地球上持續約為46億年。第二密度生命學習的主題 -首先是瞭解自我,然後學習社會關系;
  3. 第三密度:是人類居住的密度。這是自我意識強烈的密度。這也是二元性的密度,個體通過這種密度來選擇服務及極性。第三密度經驗周期的時間為七萬五千年(3 x 25,000年)。第三密度生命學習的主題 -首先是進修社會關系,然後學習愛與理解;

至於其它的密度,筆者會在 “多維時空” 的博文裏在詳細討論。讀者也可以參閱花心思主題文章中的 “宇宙本質 > 宇宙密度” 一文中找到答案。瞭解更多……>

什麼是罩紗?它只存在於第三密度嗎?

以上帝視覺來看,人類必須經過 “遺忘的罩紗 (Veil of Forgetting)” 或 “精神失憶症 (Spiritual Amnesia)”。筆者稱它為 “閉卷考試” 這個過程,無論人們如何稱呼它。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出生後,他忘記了自己是誰;也忘記了自己的前世經曆。

罩紗存在的目的在於體驗第三密度相關的所有必須的體驗,諸如生、老、病、死亡、痛苦、生離、死別、天災人禍等。我們把這些體驗統稱為 “催化劑”。通過這些 “閉卷考試” 這個檢驗過程,我們每一個人的意識所處的層面就一覽無餘。

罩紗只存在於第三密度。我們將會在與 “意識” 相關的博文裏進一步描述它。你也可以在花心思主題文章中 “神秘罩紗” 與 “揭開罩紗” 的文章中找到它們的解釋。瞭解更多……>

正因為 “罩紗” 的存在,我們成為人後自然對自我變得迷茫。許多人一生中經曆了很多、見多識廣,就自認為對人性非常瞭解,比如說,談起人性的弱點時,我們可以如數家珍,甚至以己及人。然而,人性中的醜惡部分成因是什麼?大部分人,包括學者與科學家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人 (身體) 的遺傳基因和其後天的成長經曆。鮮有人觸及到這個人的精神DNA、他的 “靈魂契約” 或 “業力法則” 部分。其實,後者才是關鍵

可以說,我們大部分人終其一生對人性的瞭解仍然膚淺,可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少人從來都未曾真正地認識自我,瞭解人性中的靈性談何容易?一個人,如果他只率性(人的本性)而非隨心(靈性)去行事的話,他多半只能觸摸到事物的表象,而無法深入到它們的本質。人的本性若然沒有自我靈性制約的話,可以變成具有獸性、攻擊性,甚至是魔性的人。此乃極性的特征瞭解更多……>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夠認清自我,如何提高自我的靈性,從而平衡和駕馭自我的本性 – 這正是筆者的博文中將要討論的主題之一。

為什麼我們選擇成為人?

我們為什麼是人,而不是諸如礦物質、植物、動物、鬼、神或外星人等等?答案是:我們自己選擇成為了人。原因只有兩個:

  1. 從生命演化的角度來看,我們都曾經有過如礦物質、植物、動物的經曆,大多數甚至有過所謂的 “鬼魂” 的經曆。投生/輪回為人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紛繁的社會關系的經曆,去學習和提高愛與理解的意識;從而進化到真正具有第四密度愛與理解意識的實體瞭解更多……>
  2. 我們中的另外一部分人早就演化到 “” 的意識層面,即具有更高度文明的外星實體。投生為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人類提高集體意識;從而協助地球更順利地從第三密度過渡到第四密度的次元。我們稱這部分人為宇宙流浪者光之工作者瞭解更多……>

總而言之,為了精神的進化,我們選擇成為了人,我們是正在體驗人生的靈性 –它才是真正的自我!

無論你是哪一種人,都必須首先通過瞭解自我,認識自我;最後,揭開罩紗,從而達到自我意識的覺醒覺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去完成自己的靈魂之旅;才有可能幫助人類提高集體意識的終極目標。

我們每一個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我們真正的 “自我” 選擇了經曆和體驗人生。真正的自我不是那一副肉身,而是靈性 – 即心/身/靈複合體。我們是多維度的存在。身體複合體是我們靈魂地球之旅必備的載具!它是我們投生前親自選定和 “制造” 的不可思議的複合體。

無論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質、人類起源等,坊間上都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版本。如何才能夠判別真偽?還有對於靈魂、意識與精神的認知,以及如何解釋世間上的許多未解之謎?筆者分享自己的體驗……除非您花心思去尋找真相,否則,別無它法。因為,只有用心,只有提高自我的靈性意識,,您才能夠從搜索得到的資料中感受到它們的真偽(振動頻率)。你甚至可以親自到宇宙的阿卡西記錄大廳;或者從您的靈性導師那裏取得這些資料 – 這是造物的安排!

為什麼我們選擇成為人類?可在 “宿命、命運與業力”,“履行靈魂合約” 文章裏找到更詳細的答案

真相無處不再但不尋何獲

參考資料

搜索

人的個性就日常使用語上有狹義和屬性廣義兩方面:義上是指人的本質,也就是滿足為人的那方面,是人與其他動物相區別的屬性;大致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屬性,包括人與其他動物所共有的心理屬性。無論是人的本質屬性,還是人與所共有的心理屬性,都是因為它們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屬性。 ,那麼孔子說 “性相近,習相遠也”,從而同時將人性劃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自古出現,就人性的很多,中國古代就有性善論,性惡論,無惡無。善論,有惡論等,對人性善惡的觀點又會廣見於宗教理論,心理學思想與管理學理論。

維基百科搜索

人的本性(英語:Human nature),認為人性,是一個概念,是基本的性情和特征 – 包括思想,和能動性 – 人是被認為有本性地。這種陳述已被證明是存在爭議的,對於本質而言確實存在實際存在爭議。

 以人為本,也包括 “人” 對 “人” 的約束,無論是國家機器還是社會對於 “人” 所說的 “性”,也指資產資源同與理心隸屬,是屬於人的性質。但人性中不受歡迎的性質,應該也屬於人性的一面卻多被人刻意忽略掉,這會讓人覺得很不受歡迎。

人性問題一直是上學術不休的一個斷言,關於人類的個性的存在。關於人的個性,相信這是一種人類的個性標簽。區別於 “個性”。

人性,作為人類特性者,很可能需要一並研究心和腦的用處,即思想和思想解釋功等曆法的普遍,又久不衰的特性。

人格及人格心理學

現代人格心理學始於 19 世紀末的維也納,人格理論最初是精神病學的心理動力學版本 – 精神疾病被假設為內部心理動力學的函數,而身體症狀是次要的。但到了 1970 年代初,一些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開始爭辯說,人格理論毫無意義,只有數據才重要。最終,人格理論衰落了。對人格理論興趣的崩潰造成了我們理解人類事務的能力的漏洞。這是因為人格理論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取決於我們對人性的假設。甚至社會心理學也依賴於此,即關於人性的假設。出於兩個原因,我們需要明確這些假設:(1) 想法會產生後果—它們驅動著我們所做的一切; (2) 知識從錯誤中獲得比從混亂中獲得的效率更高—壞的想法可以糾正,但未指明的假設會導致徒勞。

上一博文:靈魂之旅

下一博文: 人的本質是什麼?

相關:  靈魂之旅為什麼我們是人人的本質是什麼靈魂的本質是什麼靈魂契約與業力法則靈魂、意識與脈輪的關系及演化意識與思維在本質上的區別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淺析死亡、輪回與化身之奧秘靈魂之旅心/身/靈複合體神秘罩紗揭開罩紗七脈輪意識及層次命運與因果關系